田亮女儿“话题终结式聊天”上热搜:父母怎么做,才不会把天聊死?

作者: 关键词:教育 沟通 发布时间:2019-09-05


【01】




近日,叶一茜吐槽“和森碟的聊天,每一句都是ending”上了热搜。


image.png




原来,森碟看完暑期大火的电影《哪吒》后,母女间进行了这样一场谈话:


image.png




眼看11岁的森碟开启话题终结模式,妈妈叶一茜努力接话若干句却终告连线失败,围观的网友实力心痛,同时集体笑出了猪的声音。


image.png



不少孩子说,这情景太过真实,像极了自己跟爸妈聊天。


有些爸妈则留言说,这种一问一答已经算是客气的,自己13岁的儿子要问很多句才愿意回答一句。



看到这条自嘲又带些许失落的微博,不少老母亲表示感同身受:


“我家孩子也是,越大越不愿意跟我说话;以前主动找我聊,现在我挑起话题,TA短短几个字打发;我多说几句,TA就嫌烦。”

孩子小时候是爱主动跟父母聊天的,然而何时起父母和孩子间变得无话可说?



【02】



最近,一闺蜜抱怨,10岁的女儿一回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间,不爱跟人交流,但此“人”仅限于父母。

她每每听到孩子房间里传出跟朋友聊天的笑声,就百爪挠心。更扎心的是,想通过微信朋友圈窥探一二,却发现自己早被屏蔽。

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?


除了因为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秘密需要更多空间,还因为很多父母自带“把天聊死”属性。

热播剧《小欢喜》里,高三学霸英子在分班考试中,失手考了全年级第二,但还是如愿进了快班,她忐忑地告诉妈妈。

饰演妈妈的陶虹却对她说:“都考第二了,还有什么可高兴的。”接着一通数落。


image.png


毫不意外,英子虽然很爱也很在意妈妈,但有事更愿意跟不同住的爸爸说。


剧中这一幕,弹幕上评论,就是现实中自己跟爸妈的翻版。

我想分享快乐的事:“妈,跟你说,今天英语课特搞笑。”


妈妈:“上课要专心听讲,不能分心。难怪最近考试差了,原来上课没认真听。”


我:……

我闹肚子求安慰:“妈,我肚子痛。”


妈妈:“早跟你说了不能喝冷饮,睡觉盖好被子不要着凉,就是不听!现在活该,看还长不长记性!”


我:……



image.png


开始时,孩子是满腔期待主动沟通,后来发现聊天总是无法开心进行下去。慢慢地,从什么都想跟父母分享,变成关上心门渐行渐远。


父母没有意识到,孩子不愿意聊天,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。


龙应台说:


“做父母和食物一样,都是有‘有效期的。”


亲子间的沟通亦然。


只有从小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模式,孩子长大后与父母才有话可说,父母才有机会和孩子聊更多深刻的道理。


【03】


著名育儿书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,怎么听孩子才肯说》中提到,错误的沟通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:


●不愿倾听,急于否定式


前几天看到一条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,“男孩假扮妈妈向教育专家诉苦”。


image.png


孩子之所以上网求助,是因为爸爸妈妈实在难以沟通,他想让教育专家帮忙“教训”下。


孩子想暑假去学游泳,爸爸却说:“学什么游泳,去踢足球多好,小区里好几个孩子都在那踢。”

孩子不愿意:“我最不喜欢踢足球了,而且还那么晒。”

爸爸:“你看,你根本就是怕晒,不肯吃苦。”


image.png


最后孩子和爸爸再也无法对话下去。


这种对话在很多家庭中普遍存在:


孩子:“我的水笔被偷了。”


妈妈:“你确定是被偷了?肯定是被弄丢了,你总是喜欢丢三落四。”

孩子:“这次作文好难。”


妈妈:“哪里难了?你肯定是上课没认真听。”

孩子:“等外公外婆来了,我们可以带他们去野生动物园。”
妈妈:“去什么野生动物园,你自己想去罢了。”


孩子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,或者向家长分享开心或不开心的事,家长听都不听,就一口否定,孩子自然就不愿意再说。


image.png


不懂共情,忽略感受式

一位朋友的孩子幼升小前统考没考好,很沮丧。朋友努力开导:“一次考砸没关系,继续努力就没问题……”讲了一通大道理。

孩子默默听完,最后委屈地说:“道理我明白,也知道怎么做,只是想说说不痛快,你听听就好。”

朋友学过心理学,明白自己太焦虑,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就评判给建议。幸亏平时亲子间沟通良好,孩子说出了真实想法。换别的孩子大概会认为,心情糟求安慰还换来唠叨指责,以后不说为妙。


这样的事多几次,孩子就会对父母“一键屏蔽”。


【04】


父母如何做才能跟孩子交流顺畅?


从小培养交流习惯


父母只有从小就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孩子建立交流习惯,亲子间才能拥有长久健康的沟通关系。


了解彼此的生活,父母和孩子同步更新观念,习惯在对方面前表达自己,家庭保持坦诚交流的氛围。


学会共情,关注感受


有个著名的沟通公式,有效沟通=67%情绪+33%问题。


只有情绪被接纳,沟通才能继续,问题才能解决。


可惜很多父母,只看到问题,看到分数不如意、孩子又闯祸,而看不见孩子的开心、委屈、不安,急于批评、纠正,让孩子感到很受伤。


学会倾听,尝试理解


所有表达,都是为了得到理解和接纳,孩子也一样。对于孩子而言,比完全理解他们更重要的,是父母在倾听和尝试理解的过程中,流露出的无条件的爱与支持。


这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大意义。



分享到:
上一篇:父母这样教孩子,能让他受益终身 下一篇:最受孩子欢迎的5个创意绘画,你知道几个?

服务热线

0592-5565888 (周一至周日)

关于图图熊 课程体系 图图熊动态

图图熊画廊 会员中心 联系我们

手机扫一扫

页面版权所有:厦门图图熊品牌管理有限公司

备案号: 闽ICP备19023523号-2


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